發表文章

001 新手常用的3種程式編輯器

圖片
「工欲善其事,需先利其器」做任何一件事情之前,都需要熟練該領域的工具和技能,才能提高工作速率和品質,學習程式的過程也不例外。  身為打醬油的程式新手,每次開始一門程式課時,印象最深刻的步驟,就是先下載安裝程式編輯器。這是寫程式時不可或缺的工具,能加快寫程式碼的速度,大部分也都有高亮顏色的輔助,協助判斷程式字詞、函式等功能,若要撰寫JavaScript,也要記得選擇有「自動補全」和「下拉提示字元」功能的編輯器,減少打錯字的狀況。 以下先簡單介紹目前已知且有在使用的三種編輯器: Sublime Text 簡介: 1.主流的前端開發編輯器之一 2. 有程式碼自動補全功能,包括:單詞拼寫檢查、函式名稱補全、括號與大括號等符號配對 3. 多視窗與跨平台使用 4.收費軟體,但也可以免費下載安裝後,一直使用免費試用版。只是三不五時會跳出付費提醒視窗,你再skip掉它即可 5.非開源軟體,若有bug,更新速度較慢 6.支援的程式語言:HTML/CSS, JavaScript, Python, R, Java, C, C++, C#, SQL, PHP 等 Visual Studio Code 簡介: 1. 由微軟開發編輯,主流的前端開發編輯器之一 2. 亦有程式碼自動補全等功能 3. 開源軟體,擁有社群快速更新的優點,更新速度幾乎是每月一版 4. 開啟速度快 5. 內建可支援的程式語言:JavaScript, Node.js, Python, PHP, C++, C# Brackets.io 簡介: 1. 由Adobe開發的開放原始碼Web編輯器 2. 相較Sublilme Text及VSCode,較突出的優點是:可即時預覽,減少重覆刷新瀏覽器的動作,更簡約快捷(但仍有很多功能不及Sublime和VSCode) 3. 不用連線到任何伺服器,在本機即可開發及偵錯 4. 僅能在chrome瀏覽器使用,因此必須安裝chrome 5. 常應用的程式:HTML/CSS/JavsScript 一開始學HTML/CSS時,是使用Sublime Text;後來接觸JavaScript則改用VSCode,目前最常使用的也是這個編輯器,文末的「延伸閱讀」...

000 前言-學習程式的起心動念

圖片
相信有許多人想學習程式語言的動機是「職涯考量」, 例如:轉職成為前端工程師、培養一技之長、提高收入, 當然也有為數不少的人則是意外接觸了程式,並且產生興趣進而學習。 這兩種動機並非二擇一,有更多情況為同時兼有, 差別僅在於實用動機或熱血動機的相對比例高低, 或者出現的時機先後。 而我自己也是在工作上一再碰觸到網頁、網站相關的事項, 才開始興起學程式的念頭。 這次趁著部落格寫文馬拉松的機會, 順便梳理過往生活經驗和起心動念, 也許哪天在學程式的過程中卡關了、想放棄了, 還能翻出這篇舊文章回顧一番,還能提醒自己莫忘初衷。 想要學習程式最主要的動機,如下: 1. 渴望把腦袋中的想法具像化,自己動手做出具體成果 2. 精確且有系統的了解網頁程式/網頁設計概念,進而能應用在行銷或工作中 3. 聽得懂工程師的語言,不再只是個小白 4. 藉此過程做為掌握新科技知識的入門磚,對於更前沿的科技術語不再鴨子聽雷 回顧 印象中,在國中時期曾初淺接觸過網頁製作的概念, 在學校的電腦課中,學習使用FrontPage做出簡易的網頁, 也模仿過其它網頁的部分內容,寫過幾行CSS。 那時完全不懂背後的理原,只知道複製一小段語法、改個色碼, 網頁的文字顏色即隨著改變。 大學時期有過計概導論,學過C++,但當時完全弄不懂迴圈的邏輯, 作業大部分都是抄同學的,改個變數名稱就交差, 考試也是低空飛過, 從那門課之後,程式在我的印象中成了很深奧的一件事, 也成為一種恐懼。 當時倒是有個插曲, 在大學第三年因好奇選修「電子商務架站實務」, 使用Ubuntu架站,過程也是狂抄老師上課的筆記, 按照流程用套裝軟體把商務網站起來, 整個過程雖然也是瞎子摸象,但也覺得有趣。 畢業之後自然也不當一回事,沒有再深入理解這整個過程, 學過的細節當然也都還給老師了。 唯一真實運用到程式的時期,是在研究所寫論文做數據分析時, 被學長姐逼著學習用R整理資料、分析數據,做出圖表。 前期的學習過程真的很痛苦, 但也慢慢習慣了程式語言裡的「敘事方式」, 例如:變數、陣列、物件、迴圈等基礎概念和用途, 同時也感受到程式的強大威力和助益, 數據的檔案容量比Excel更精簡、執行複雜或多檔案的運算...